关于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2) 质量改进的理论依据

对于我公司破伤风抗毒素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改进,援引国家药典委员会专家郭中平研究员(郭中平,研究员,国家药典委员会生物制品处副处长,生物制品质量控制及标准研究专家)在《中国药品标准》2008年第9卷第1期中发表的文章《人用动物免疫血清制品质量标准的回顾与探讨》中的观点进行说明。
 

1. 关于加工工艺,通过酶消化及柱层析(也叫柱色谱)等工艺,去除引起过敏反应的IgG Fc片段及完整IgG,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临床过敏反应。——参见第21页3.2.1。

2. 三氯甲烷在国际上已经不再作为用原辅料使用,发达国家目前使用较多的为间甲酚。——参见第22页3.2.3。
 

3. 国家药典目前规定的成品蛋白含量170g∕L远高于欧洲药典的标准100 g∕L,仍需要努力改进。而我公司新产品所达到的50 g∕L的水平为当前国际先进水平——参见第22页3.3第21页3.2.1——20世纪的中后期,生产工艺的发展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增加的酶消化过程将完整的动物IgG分子分解为具有活性的抗体片段F(ab’)2,去除了引起过敏反应的IgG Fc段,使临床过敏反应有原血清制品的40—60%下降到2.5—5%,到20世纪末,生产工艺在原来的基础上采用了柱色谱法进行纯化,进一步降低了制品中杂质和大分子蛋白的含量,对减少临床过敏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抗毒素、抗血清制品生产工艺的发展现状,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应提高对此类制品纯化工艺的要求,如增加柱色谱、免疫吸附等纯化技术的应用;对酶解工艺应要求对IgG分子的消化完全,尽可能减少制品中完整IgG成分的含量,同时还应避免裂解体和聚合体的形成。第22页3.2.3——此外,由于三氯甲烷的致癌性,国际公约已规定不能作为药用原辅料,基于上

述情况,建议在我国国家标准中取消三氯甲烷作为防腐剂。
 

第22页3.3——成品检定项下规定蛋白质含量测定,可控制元料血浆的抗体效价、生产工艺对原液的浓缩倍数,保证成品效价的比活性,成品蛋白质含量越低要求单位体积原料血浆的抗体效价越高、成品效价的比活性跟高我国现行版《中国药典》三部对抗毒素、抗血清制品的蛋白含量的规定为不高于170g.L­1,明显高于《欧洲药典》的标准(不高于100 g.L­1。),表明我国目前在动物、免疫用抗原的质量控制及免疫程序的选择方面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